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展览

十日谈第一季——昆山在造





‘十日谈’之‘昆山在造’
展览时间:2012/8/4 - 2012/8/12
展览城市:重庆
展览地点:重庆市九龙坡区黄桷坪正街126号
策展人:倪昆
主办单位:器.Hause空间

待查看的‘在造’
    ——写在‘十日谈’之‘昆山在造’开场之前
    倪昆
    2010年开始的‘昆山在造’项目自启动之始,就自主的搭建着两个平行的对话场域:来自现实及历史文化场域的批判性介入,以及针对艺术家创作实践的自我建构推衍。来自现实文化领域的对话,随着在地的深入介入正在展开着细节而多维度的讨论,这是实体的内容,也是一个独立艺术工作者所应具备的姿态,但是这同时也带来了一个关于‘我是谁?’,或者说如何在具体的历史语境下保持及呈现艺术家之独有身份的这样一个问题。更进一步的问题来自,何种艺术实践在当下更具备实验精神及价值建构的可能,结合当代艺术自有的否定性特征,审美,语言等所有构成艺术作品的物质性及视觉性内容,都将成为清理和再实践的对象。从这个层面上看,‘昆山在造’这个项目在完成初期的批判性介入之后,所经历的正是这样一个来自语言内部的再清理过程,从最早的通过语言来表达主题,到近前的剔除作品的审美性以及强调作品实施的‘非介入’或‘微介入’性,都在具体而缓慢的进行着针对艺术家个体艺术逻辑建构的自我实践。它是一个开放的自我否定性现场,其内核最终将回流到关于艺术生产的基本价值点上。
    2012年8月3日于重庆杨家坪

‘在造’/‘再造’——【昆山在造】独立研究项目
    倪昆(【昆山在造】项目策展人)
    【昆山在造】是由成都艺术小组‘实验工作坊’发起的,由器·Haus空间介入主办的开放性艺术介入项目,该项目始于2010年8月,以艺术家的在地田野调查为起点,至今已近两年。项目分阶段展开,其中,2010年8月至2011年底以艺术家的田野调查为主,间或展开个体艺术实践,艺术家以这个正在不断改变中的成都市双流县昆山新村①为查看对象,昆山村与昆山新村间的变迁,居住的农村庄落形态转向公寓楼化,田地使用及变更情况,农村经济组成及变化情况,以及在地居民的迁移等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细致而多角度的调查。此阶段为该项目的起点和展开基础。2012年起,在地介入创作则成为新一轮的主要实践手段。
    就实质而言,【昆山在造】项目首先是一项艺术介入项目,也就意味着我们如何判断及观看这个不断行进中的现场,将影响项目的基本形态和走势。首先我们设定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项目,开放性的基础来自艺术家‘他者’的观看角度的多元性及差异性,其次,对于项目结果的不设定和不预判,强调艺术介入在形态上的‘微介入’或者说‘不介入’,拒绝创作落地时的景观化及消费化,强调艺术家作品的内部逻辑及讨论主体,是方法,也是立场。艺术实践预计在两个系统里产生回应,其一,以整体项目作为观看对象的艺术实践将在时间的叠加中成为‘异质’的现场事实,项目本身将与具体的环境现实一起,成为待讨论和对话的对象;其二,以切片形态介入的艺术家个体实践,将最终回到艺术家具体的艺术逻辑线索中展开讨论,同时,具体的环境语境也将在不定期的主题设定下,以独立艺术计划的背景展开实施,并与艺术家的创作脉络形成互文。比如说在环境现场实施的短期Workshop计划以及在艺术空间中实施的主题性独立计划等。总之,可持续,不预设,不改变,既为态度,也为愿景。
    作为艺术介入项目的【昆山在造】就结构而言将分为个体艺术实践,访谈对话及短期Workshop计划。个体艺术实践以定居于成都的‘实验工作坊’艺术小组为主,艺术家包括陈建军,陈胄,曹明浩,史苏尧等。创作媒介有行为艺术,摄影,装置,录像等。访谈对话包含在项目的调查及创作之中,艺术家与村民的对话,艺术家与艺术家间的对话,以及不定期举办的,跨学科跨专业间的主题性论坛,比如说2011年12月27日在成都温江进行的,由艺术史学家,城市规划博士,以及策展人,艺术家共同参加的对话。‘昆山村’的Workshop计划则是一次主题性的短期在地创作项目,参加艺术家将由成都及外地艺术家共同组成。我们将根据不同的时间节点结合项目环境的具体背景,有意识的设定相关主题。艺术家个体艺术逻辑脉络及关注点的差异,在落地创作过程中,将扩张及加剧艺术项目的张力,多元表述及多元视角是项目持续发展的最佳动力。(已实施完成的2012年4月30日的短期Workshop计划就是针对‘五一劳动节’的一次主题性在地项目,参加艺术家由成都的‘实验工作坊’以及来自重庆的’细胞小组/董勋+山羊’,刘伟伟,梁建成组成,大家在现场进行了为期十天的工作,最后在4月30日那天,从早晨6::30开始,在昆山村开展了包括‘村界测量’,‘运动会’,‘坝坝宴’,‘物物交换’等在内的现场活动。)
2012年5月18日
    注①:昆山新村位于中国.成都双流县城西南部金马河流域,距双流县城6 公里,距成都约10 公里。为四川省农用地转变为规模集中经营的样板区、省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全国十佳小康村”。